LTE網絡架構組成詳細(lte系統結構)
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LTE網絡架構組成詳細,以及lte系統結構對應的知識點,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本文目錄一覽:
- 1、MAC的LTE中MAC層結構及功能
- 2、lte網絡是什么意思?
- 3、LTE的網絡架構可以分哪幾個部分?
- 4、4G通信LTE扁平網絡架構是什么?急急急啊
- 5、LTE 的網絡結構中有哪些網元?作用是什么?
- 6、LTE 的網絡結構中有哪些網元
MAC的LTE中MAC層結構及功能
E-UTRA提供了兩種MAC實體:位于UE的MAC實體;位于E-UTRAN的MAC實體。
功能
1、邏輯信道與傳輸信道之間的映射。
2、將來自一個或多個邏輯信道的MACSDU復用到一個傳輸塊(TB),通過傳輸信道發給物理層。
3、將一個或多個邏輯信道的MACSDU解復用,這些SDU來自于物理層通過傳輸信道發送的TB。
4、調度信息上報。
5、通過HARQ進行錯誤糾正。
6、通過動態調度在UE之間進行優先級操作。
7、同一個UE的邏輯信道間進行優先級的操作。
8、邏輯信道優先級排序。
9、傳輸格式選擇。
擴展資料
MAC層是只在LLC層的支持下為共享介質PHY提供訪問控制功能(如尋址方式、訪問協調、幀校驗序列生成和檢查,以及LLCPDU定界)。MAC層在LLC層的支持下執行尋址方式和幀識別功能。802.11標準利用CSMA/CA(載波監聽多路訪問/沖突防止)。
而標準以太網利用CSMA/CD(載波監聽多路訪問/沖突檢測)。在同一個信道上利用無線電收發器既傳輸又接收是不可能的,因此,802.11無線LAN采取措施僅是為了避免沖突。
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-MAC層
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-LTE MAC層
lte網絡是什么意思?
01
LTE網絡架構是E-UTRAN去除RNC網絡節點,目的是簡化網絡架構和降低延時,RNC功能被分散到了演進型Node B(Evovled Node B,eNode B)和服務網關(Serving GateWay,S-GW)中。
LTE網絡架構是E-UTRAN去除RNC網絡節點,目的是簡化網絡架構和降低延時,RNC功能被分散到了演進型Node B(Evovled Node B,eNode B)和服務網關(Serving GateWay,S-GW)中。LTE接入網稱為演進型UTRAN(Evovled UTRAN,E-UTRAN),相比傳統的UTRAN架構,E-UTRAN采用更扁平化的網絡結構。
E-UTRAN結構中包含了若干個eNode B,eNode B之間底層采用IP傳輸,在邏輯上通過X2接口互相連接,即網格(Mesh)型網絡結構,這樣的設計主要用于支持UE在整個網絡內的移動性,保證用戶的無縫切換。每個eNode B通過S1接口連接到演進分組核心(Evolved Packet Core,EPC)網絡的移動管理實體(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,MME),即通過S1-MME接口和MME相連,通過S1-U和S-GW連接,S1-MME和S1-U可以被分別看作S1接口的控制平面和用戶平面。
在EPC側,S-GW是3GPP移動網絡內的錨點。MME功能與網關功能分離,主要負責處理移動性等控制信令,這樣的設計有助于網絡部署、單個技術的演進以及全面靈活的擴容。同時,LTE/SAE體系結構還能將SGSN和MME功能整合到同一個節點之中,從而實現一個同時支持GSM、WCDMA/HSPA和LTE技術的通用分組核心網。
LTE的網絡架構可以分哪幾個部分?
第一部分:LTE網絡為了滿足網絡的向后兼容性所引入的;
第二部分:接入網絡部分,接入網演進幾乎是歷次移動通信網絡架構演進中最為關鍵的部分;
第三部分:核心網部分,這部分是5G網絡演進的重點。
4G通信LTE扁平網絡架構是什么?急急急啊
LTE的接入網E-UTRAN由eNodeB組成,提供用戶面和控制面;
1、 ? ? ?LTE的核心網EPC(Evolved Packet Core)由MME,S-GW和P-GW組成;
2、 ? ? ?eNodeB間通過X2接口相互連接,支持數據和信令的直接傳輸;
3、 ? ? ? S1接口連接eNodeB與核心網EPC。其中,S1-MME是eNodeB連接MME的控制面接口,S1-U是eNodeB連接S-GW 的用戶面接口;
LTE 的網絡結構中有哪些網元?作用是什么?
LTE網絡結構有以下網元:
1、eNodeB(簡稱為eNB)是LTE網絡中的無線基站,也是LTE無線接入網的網元,負責空中接口相關的所有功能:
(1)無線鏈路維護功能,保持與終端間的無線鏈路,同時負責無線鏈路數據和IP數據之間的協議轉換;
(2)無線資源管理功能,包括無線鏈路的建立和釋放、無線資源的調度和分配等;
(3)部分移動性管理功能,包括配置終端進行測量、評估終端無線鏈路質量、決策終端在小區間的切換等。
2G/3G基站只負責了與終端無線鏈路的連接,而鏈路的具體維護工作(無線資源管理、不經過核心網的移動性管理等)都是由基站的上一級管理實體(2G中是BSC、3G中的RNC)完成的,此外無線接入網與核心網的橋梁功能也是在BSC或RNC中實現的。
總之,eNB大致相當于2G中BTS與BSC的結合體,或3G中NodeB與RNC的結合體。
2、MME(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)是3GPP協議LTE接入網絡的關鍵控制節點,它負責空閑模式的UE(User Equipment)的定位,傳呼過程,包括中繼,簡單的說MME是負責信令處理部分。
它涉及到bearer激活/關閉過程,并且當一個UE初始化并且連接到時為這個UE選擇一個SGW(Serving GateWay)。通過和HSS交互認證一個用戶,為一個用戶分配一個臨時ID。MME同時支持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,進行攔截、監聽。MME為2G/3G接入網絡提供了控制函數接口,通過S3接口。為漫游UEs,面向HSS同樣提供了S6a接口。
3、SGW(Serving?GateWay,服務網關)是移動通信網絡EPC中的重要網元。
EPC網絡實際上是原3G核心網PS域的演進版本,而SGW的功能和作用與原3G核心網SGSN網元的用戶面相當,即在新的EPC網絡中,控制面功能和媒體面功能分離更加徹底。?
4、PGW(PDN GateWay,PDN網關)是移動通信網絡EPC中的重要網元。
EPC網絡實際上是原3G核心網PS域的演進版本,而PGW也相當于是一個演進了的GGSN網元,其功能和作用與原GGSN網元相當。
擴展資料
隨著技術的演進與發展,3GPP相繼提出了TD-LTE,FDD-LTE等技術。
1、TD-LTE
TD-LTE是一種新一代寬帶移動通信技術,是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D-SCDMA的后續演進技術,在繼承了TDD優點的同時又引入了多天線MIMO與頻分復用OFDM技術。相比于3G,TD-LTE在系統性能上有了跨越式提高,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移動互聯網業務。
2、FDD-LTE
FDD(頻分雙工)是該技術支援的兩種雙工模式之一,應用FDD式的LTE即為FDD-LTE。
由于無線技術的差異使用頻段的不同以及各 個廠家的利益等因素,FDD-LTE的標準化與產業發展都領先于TDD-LTE。FDD模式的特點是在分離(上下行頻率間隔190MHz)的兩個對稱頻率信道上,系統進行接收和傳送,用保證頻段來分離接收和傳送信道。
FDD模式的優點是采用包交換等技術,可突破二代發展的瓶頸,實現高速數據業務,并可提高頻譜利用率,增加系統容量。但FDD必須采用成對的頻率,即在每2 x 5MHz的帶寬內提供第三代業務。
該方式在支持對稱業務時,能充分利用上下行的頻譜,但在非對稱的分組交換(互聯網)工作時,頻譜利用率則大大降低(由于低上行負載,造成頻譜利用率降低約40%)。 在這點上,TDD模式有著FDD無法比擬的優勢。
LTE 的網絡結構中有哪些網元
3GPP對LTE項目的工作大體分為兩個時間段:2005年3月到2006年6月為SI(StudyItem)階段,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;2006年6月到2007年6月為WI(WorkItem)階段,完成核心技術的規范工作。在2007年中期完成LTE相關標準制定(3GPPR7),在2008年或2009年推出商用產品。就目前的進展來看,發展比計劃滯后了大概3個月[1],但經過3GPP組織的努力,LTE的系統框架大部分已經完成。 LTE采用由NodeB構成的單層結構,這種結構有利于簡化網絡和減小延遲,實現了低時延,低復雜度和低成本的要求。與傳統的3GPP接入網相比,LTE減少了RNC節點。名義上LTE是對3G的演進,但事實上它對3GPP的整個體系架構作了革命性的變革,逐步趨近于典型的IP寬帶網結構。 3GPP初步確定LTE的架構如圖1所示,也叫演進型UTRAN結構(E-UTRAN)[3]。接入網主要由演進型NodeB(eNB)和接入網關(aGW)兩部分構成。aGW是一個邊界節點,若將其視為核心網的一部分,則接入網主要由eNB一層構成。eNB不僅具有原來NodeB的功能外,還能完成原來RNC的大部分功能,包括物理層、MAC層、RRC、調度、接入控制、承載控制、接入移動性管理和Inter-cellRRM等。Node B和Node B之間將采用網格(Mesh)方式直接互連,這也是對原有UTRAN結構的重大修改
LTE網絡架構組成詳細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,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,更多關于lte系統結構、LTE網絡架構組成詳細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。